? ?

? ? 孩子是怎么形成的全過程:從醫學上講每個人都是從爸爸那里得到一顆精子,再從媽媽那里得到一顆卵子結合之后形成受精卵,慢慢在媽媽的肚...

建議在閱讀本文孩子是怎么形成的全過程之前,了解本站推薦的三篇相關文章:

《三位過來人分享二胎生男孩成功經驗,這樣備孕成功率高》
《在馬來西亞聯合醫院做試管,能順利懷上孩子嗎?》
《35歲未婚想要孩子,可以到馬來西亞做試管嬰兒嗎?》

從醫學上講每個人都是從爸爸那里得到一顆精子,再從媽媽那里得到一顆卵子結合之后形成受精卵,慢慢在媽媽的肚子長大,最后變成新生兒。

這個過程是肉眼沒有辦法看到的,所以很多媽媽自己生了幾個孩子都不知道。

今天就用一組圖跟大家一起看看胎寶寶在媽媽的子宮里面是怎么長大的。

孩子是怎么形成的全過程


孩子是如何生成的?一組受精后1~36周的圖片告訴你,生命的奧秘

第1張圖:受精后1~4周

受精后第1周:精子卵子相遇

受精卵一邊快速的分裂一邊借助輸卵管的蠕動和上皮纖毛的推動,向宮腔方面移動。

危險:

這時候如果女性的輸卵管有炎癥或者是過于緊張,輸卵管狹窄可能受精卵就沒有辦法到達。子宮只能在輸卵管著床,就形成宮外孕!

受精后第2周:著床

受精后5~6日晚期胚囊形成也進入了子宮,經過定位粘附和進入三個過程,完全的附著在子宮肌層里面。

只有受精卵順利的在子宮著床才能慢慢的長大,才能得到媽媽營養的滋養。所以順利的著床才能有胎寶的產生。

危險:

如果媽媽的子宮內膜過薄或者沒有分泌足量的孕酮,導致著床失敗就會形成生化妊娠。胚囊最終變成一塊血塊跟著月經流掉了。

受精后第3周:開始慢慢發育

胎寶最先發育的是神經系統,所以我們建議孕媽媽在備孕的時候就要吃葉酸,就是因為神經系統發育比較早,如果缺乏葉酸會影響胎寶神經系統的發育。

危險:

這時候如果媽媽胡亂吃藥,可能會影響胎兒的神經系統發育,導致畸形的發生。

受精后第4周:分辨出卵黃囊

第4周看到胎寶寶就像一條毛毛蟲一樣,但是生前有一根長長的臍帶,還有一個大大的卵黃囊。

卵黃囊是由胚胎發育而成,為胎寶寶提供營養,免疫代謝和內分泌以及造血功能,對胎寶寶早期發育非常的重要。

危險:

媽媽別過于勞累,否則容易引起流產。

孩子是怎么形成的全過程

第2張圖:受精后5~8周

受精后第5周:妊娠反應出現

受精后第5周胎盤分泌的人絨毛促性腺激素快速的升高會刺激媽媽的胃腸,導致媽媽不想吃東西,而且還會出現想吐的情況。

受精后第6周:看到胎心跳動

受精后第6周一般是懷孕后,第8周媽媽去做B超的時候就能看到胎心的跳動。

受精后第7周:小手長出

受精后第7周還是胎兒重要器官的發育時期,媽媽胃口還是比較差。

受精后第8周:卵黃囊慢慢消失

受精后第8周,胎兒的營養主要由臍帶和胎盤轉運完成。

卵黃囊功成身退。

危險:

這時是重要器官的長成期,媽媽避免亂吃藥,接觸有毒有害物質,避免過于勞累,否則會有畸形或者流產的風險。

孩子是怎么形成的全過程

第3張圖:受精后9~12周

第9周:

胎寶已經成為一個小人,正式的晉升為胎兒相對比較穩定。

第10周:

胎兒淋巴結形成過程中,在脖子后面會出現透明層是做NT檢查的最佳時機。

第11周:

正式進入孕中期,媽媽胃口開始變好,不要胡吃海喝,飲食要均衡。

第12周:

胎兒的外生殖器已經形成,可以看得出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

危險:

NT檢查是一種畸形的篩查,如果NT厚度超過三毫米,建議媽媽要進行羊水穿刺確診檢查。

孩子是怎么形成的全過程

第4張圖:受精后13~16周

第13周:

如果媽媽比較敏感或者是二胎媽媽已經能夠感受到胎動了。

第14周:

胎兒身長約16厘米,大概有100克。,但是孩子皮膚很薄,還沒有皮下脂肪。

第15周:

大頭娃娃的五官已經比較清晰了,甚至頭上已經長出細細的頭發。

第16周:

胎兒越來越大,動作的幅度會越來越大,胎兒動的時候會刺激到腹壁,能夠讓媽媽感受得到這就是胎動。

危險: